资讯中心

四大分子互作技术(ChIP/荧光素酶/Co-IP/Pull-down)实验原理全解析

浏览:214 发表时间:2025-08-13

导语


在生命科学领域,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调控生命活动的核心机制。无论是DNA与蛋白质的“密码对话”,还是蛋白质之间的“协作网络”,都需要通过精准的实验技术来揭示。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带您了解ChIP、荧光素酶报告基因、Co-IP、Pull-down四大技术的原理、步骤和应用场景,助您轻松掌握分子互作研究的核心工具!


微信图片_2025-08-13_143431_156


一、

ChIP(染色质免疫共沉淀):捕捉DNA与蛋白的“约会证据”

原理
ChIP技术通过甲醛交联“冻结”DNA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,利用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蛋白及其结合的DNA片段,最终通过PCR或测序锁定DNA序列。


应用
研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、组蛋白修饰位点等。


实验步骤

交联固定:甲醛处理细胞,固定DNA-蛋白复合物

超声破碎:将染色质切割成200-1000bp片段

免疫沉淀:加入目标蛋白抗体,捕获复合物

解交联纯化:高温去除蛋白,纯化DNA

分析检测:qPCR、测序或芯片分析


注意事项
✔️ 抗体特异性是关键
✔️ 超声条件需优化避免过度破碎


二、

荧光素酶报告基因:基因调控的“信号灯”

原理
将待研究的DNA调控序列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上游,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反映转录因子对目标序列的激活/抑制效应。


应用
启动子活性分析、miRNA靶标验证等。


实验步骤

载体构建:目标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

细胞转染:与过表达质粒/干扰RNA共转染

裂解检测:加入荧光素底物,测定发光值

数据归一化:通常用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参


注意事项
✔️ 设置空载体对照和阳性对照
✔️ 避免细胞密度过高影响转染效率

三、

Co-IP(免疫共沉淀):蛋白质“社交网络”捕手

原理
利用抗体捕获靶蛋白时,与其直接互作的蛋白会被共同沉淀,通过WB验证互作伴侣。


应用
验证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、复合体组分鉴定。


实验步骤

裂解样本:使用非变性裂解液保持蛋白互作

预清除:用Protein A/G磁珠去除非特异性结合

抗体孵育:加入靶蛋白抗体或对照IgG

沉淀洗涤:收集复合物并洗去杂质

WB验证:检测沉淀物中是否存在互作蛋白


注意事项
✔️ 避免剧烈震荡导致复合物解离
✔️ 设置IgG阴性对照

四、

Pull-down:体外互作的“钓鱼实验”

原理
将诱饵蛋白(如GST标签蛋白)固定在基质上,与“猎物蛋白”溶液孵育,捕获特异性互作分子。


应用
验证直接相互作用、筛选互作蛋白。


实验步骤

诱饵蛋白制备:表达纯化带标签的重组蛋白

基质结合:将诱饵蛋白固定到GST/镍柱

孵育结合:与细胞裂解液/纯化蛋白共孵育

洗脱分析:SDS-PAGE或质谱鉴定结合蛋白


注意事项
✔️ 需设置空载体蛋白对照
✔️ 高盐洗涤减少非特异性结合





技术对比速查表


微信图片_2025-08-13_143514_236


结语

分子互作技术如同解码生命的“侦探工具”,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标(体内/体外、直接/间接作用)综合判断。掌握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点,将为您的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!


如有需要,请联系我们~

主营项目


1. 动物实验

动物饲养、疾病造模、行为学检测、心功能、无创血压、血常规、全自动生化检测等


2. 细胞实验

CCK8/MTT、原代细胞分离、流式细胞实验、细胞划痕、侵袭、迁移、EDU染色、转染、稳定株


3. 分子生物学

PCR检测、荧光定量PCR、绝对定量PCR、端粒酶长度、pull down、双荧光素酶、SSR、SNP检测等


4. 蛋白实验

WB、Co-IP、酵母双杂


5. 病理实验

HE染色、免疫组学、电镜


6. 生理生化实验

肝肾功能、抗氧化、免疫反应等生理免疫指标;动植物营养指标、微量元素、重金属、酶活等。


7. 多组学实验

基因组、转录调控、蛋白组、代谢组、微生物多样性、宏基因组、生信分析


8. 整体课题实验

方案设计、整体实验交付、标书写作、论文润色、协助投稿


联系我们


康旭禾生物提供包括动物实验、细胞实验、分子实验、病理实验、流式检测实验及论文翻译、润色、投稿辅助等相关的各项服务。


联系方式:15579126092      

公司官网:http://consurebio.com/

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小蓝VR产业基地D座2楼

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214
图片展示

电话:19379182007

邮箱:sale@consurebio.com

QQ:3954404680

地址:南京市鼓楼区新河一村11号4幢1486室

实验室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小蓝VR产业基地D座2楼

版权所有:南京康旭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      苏ICP备2021044455号-1

在线咨询

您好,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!

联系方式
联系电话
19379182007
联系电话
15579155056
扫一扫二维码
二维码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